●原始森林 meditation (冥想,圖書館。樹。樺樹、榆樹、歐洲刺松、十五樓、頭髮、脖子、肩膀)
●傳播行為communication
●他者的單語主義
●綠竹筍→叢生 冬筍(孟宗竹)→單生←地下根莖Rhiziome彼此支援
●Mythomane(狂癖)→神化癖→說謊癖→高夫曼《日常生活的戲劇行為》:一個人獨處和面對他者時行為完全不同
●《植物的祕密》→傳播行為:有時候我們太遲鈍,把訊息當作沒有訊息
●媒體即訊息。語言&文字是承載訊息的媒體,不等於訊息。
●"感覺"不同,訊息的內涵也不同
●明室(攝影經典):再現v.s.呈現的問題。1.我看著這張照片,重新發現我的母親。2.將一張圖化解讀成一個明晰的象徵,也就是否認了他是個圖畫的事實。
●你相信什麼是什麼是什麼(應該回到影像本身,而不是符號化)
●巴特(Roland Barthes)與梅茲(Christian Merz)等人指出,攝影,做為一種「拜物」(fetish)形式——亦即慾望替代物,用以否定失落,將某個時空的斷片永遠凍封起來,成為一種不再存在的失落印記,同時也是一種人事物逝去模樣的紀念性痕跡。
●神化學Mythologie:
1.今日的神話學為一則訊息,而非一個概念或客體。
2.神話是由它說出訊息的方式來界定。
3.神話是話語(paroles)的產物,而非語言的產物。
4.話語後面的結構是語言→當代藝術是話語的產物→耶穌回到家鄉無法被接受。
●觀世音的脈絡─千手千眼千變化→宗教形象固定、概念下的產物(媽祖從天妃→天后=從少女→帝王之母)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標籤
生物
(57)
挪用
(29)
SM
(26)
note
(25)
抄寫
(24)
警句
(21)
嚴選
(13)
陳泓易
(13)
當代思潮課程筆記
(11)
藝評寫作
(11)
表演_文字紀錄
(10)
診療
(9)
私語辭典
(8)
羅蘭巴特
(8)
柳美里
(7)
醜的歷史
(7)
川上弘美
(6)
普希金
(6)
電影欣賞季刊筆記
(6)
絮語
(5)
夏宇
(4)
料理小說
(4)
當代藝術史課程筆記
(4)
荒木經惟
(4)
出遊
(3)
夢的宇宙誌
(3)
情詩
(3)
甜蜜的房間
(3)
(筷子刀叉匙)
(2)
不要嘲笑我們的性
(2)
佛洛伊德
(2)
作品論述
(2)
可愛老婆婆專欄
(2)
噓噓嗯嗯屁屁
(2)
對話
(2)
少將滋幹之母
(2)
我睡著以後做的夢
(2)
攝影
(2)
羅森豪
(2)
薩德
(2)
Marilyn Manson
(1)
亂步地獄
(1)
亞里斯多芬尼
(1)
侯俊明
(1)
偷窺他人做愛者的漫遊
(1)
傅柯
(1)
十日談
(1)
博物館教育課程筆記
(1)
卡夫卡
(1)
口紅
(1)
向田邦子
(1)
坂口安吾
(1)
塞尚
(1)
夏日之戀
(1)
太宰治
(1)
尼采
(1)
年下之男
(1)
意外
(1)
感受
(1)
日常
(1)
普魯斯特
(1)
村上村樹
(1)
海涅
(1)
無名指的標本
(1)
田村正和
(1)
米開朗基羅
(1)
美的歷史
(1)
莫札特
(1)
葉慈
(1)
蒙田
(1)
藍波
(1)
藝術家論壇
(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