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啟蒙時期18c→認識的啟蒙,對社會達到解放(liberation自由)的目的
●宋神宗(印刷術發明),王安石變法→現代化管理邏輯,即以數字化管理取代道德管理。
司馬光則認為人變成數字後儒家地位消失,效率取代人性關懷。
(中國一直是以家族管理為主,國勢盛衰對人民無較大差別,反觀歐洲,北歐體制好,國勢鼎盛,但希臘、葡萄牙等國家一旦瓦解便很難重振)
●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全歐洲人口超過10萬人的城鎮只有12個,只有農業人口;但在工業革命的50年間因生產過剩和現代化,急需開發市場,在鴉片戰爭打敗中國。(1840中一億人口)
●法國大革命→共和(Republic)→公共空間
●恐怖統治1789-1799發生事由為公共空間的概念尚未建立,1799拿破崙成為歐洲第一個平民國王,在位時美學為新古典主義,並為浪漫主義墊下基礎
1798-1810婚姻(無子嗣)
27-40歲征戰無失敗
41-42歲自己編纂拿破崙法典(code civil民法)→全世界民法基礎,拿破崙建構這個世界的現代化
參考《美的歷史》《醜的歷史》
●先驗→擁有知識=擁有事實
造成知識的秩序和世界的秩序分開→先驗在藝術上的創造叫再現
●黑格爾→絕對→理性
美學=絕對理念=普遍的、無限的、絕對的心靈
心靈認識自己的有限性,所以否定自己,從而獲得無限
△藝術把內在的主體內容變成客體,取消主體v.s.客體的對位,達到各種對位的統一
●理念=概念+客觀存在的統一
理念與形象相融成為統一體的程度=藝術的高度
●內容決定形式,美=理念的感性顯現
●象徵型→巨人titan風格,泛靈論→早期歐洲神像是巨人式的呈現,非洲為性徵崇拜(如:女渦補天、楚辭、孫悟空)
古典型→希臘神話、唐三藏
浪漫型→理性凌駕這些形式,表現到極致。個人情感表現到無限。
●1837攝影術發明
1857美學的現代性:
⑴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⑵波特萊爾→惡之華
⑶馬內→花園音樂會、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
●機械複製→文化工業→大眾文化(電影、唱片)v.s.菁英文化的辯證
機械複製也造成消費族群從王室貴族轉移到資本階級,畫廊系統取代舊政權,造成藝術商品化及後反商業化的前衛藝術
●電影:盧米埃→美里埃(無意中發明特效)→montage蒙太奇
●1890華納到洛杉磯
→巨星誕生:Rudolph Valentino,star字眼為他創造
→Greta Garbo葛麗泰嘉寶
→卓別林
●為抵制美國的明星制度,義大利發展出寫實主義(費里尼)
法國方面1959戴高樂創文化部,1959-1960國家支付費用給年輕影評人拍電影(共100多部)→電影新浪潮
電影新浪潮概念→作者論,導演是電影的作者。代表導演:侯麥《電影筆記》、楚浮、高達
安格魯之犬、北非諜影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