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把喉嚨撐起來的衣服

●燈→光→歐洲中世紀美學
●笛卡兒對當代藝術的訊息是:“方法”有效即可←先驗,以數學方法解釋世界
●瓷器→美學/品味/哲學如何建構(現代可參考荷蘭和古巴的經驗)
●台灣地形起伏大(台中到花蓮僅160km卻至少要花6小時才能到達),讓文化變得較多元
●英、法、德三國之間的矛盾讓荷蘭有條件獨立
台→美、日、中,有資格從環海和東南亞中得到很多資源
●文藝復興→創造creation→認識論→我知道什麼→再現representation
●古希臘→本體論→認識你自己→裸體為真理的概念→形而上(靈魂、思想)的邏輯
笛卡兒→公式or定理→解析幾何→代數→先驗的邏輯
●人文主義→認識論、方法論→知識分成①想像的②感受的③理性的→理性主義→工業革命→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不同之處。(西方法律基礎:笛卡兒→康德)
●美學概念的核心:美是愉悅沒有概念的。(預設立場:如時間、空間、文化背景→善世性永恆)
●認識論→啟蒙→對世界的管理→想更理解世界→人(本體)V.S.世界
●康德三批
①純粹理性的批判→知→真理的問題→以理論哲學架構自然哲學
②實踐理性的批判→倫理→逾越transgression
→美學價值可以無限擴張;功能可以計算價值。(老子:「失之得之」;孔子「魯人失之,齊人得之」)
撿到狗和買一隻狗的意義是不同的,以價錢做決定時,價值就扭曲了。
→JEFF KOONS玩的是“物畫世界倫理的邏輯”
③判斷力的批判
●柏拉圖→藝術分成①技術②實踐→倫理③理論
●汝窯
明→本來使用茶碗(茶磚),朱元璋體恤農民辛苦,改以茶葉(茶壺、茶杯)
天目山→位於浙江、福建、鐵、釉,鐵含量8~16%,造成茶葉變得比較軟水(不澀),茶變得比較好喝
(川端康成→千羽鶴→茶碗的描述)
●東方→無入而不自得→自省
西方→抗爭、創造→向外爭取
●差易產生的意義就有詮釋學的美感在裡頭,功能變成一個條件、一個歷史,已不存在;不使用的價值被符號化,只剩下美學。(延伸閱讀:感官設計&包浩斯)
●奢侈是得不到的自由
●價值
①使用價值
②交換價值
③剩餘價值→可以無限大(瑪丹娜:「我可以跟100個人上床,但是我不賣我自己。」)
●康德美學(啟蒙時期18c)
①美是無預設的愉悅
②美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經驗的、無法經驗的
先驗的邏輯
先驗←數學可以用代數、幾何去計算不可經驗的東西,可以去預測一個更大的世界(因為人的經驗有限)
先驗→小說的邏輯?
●死刑辯證→正義的原則→何謂正義?
●巴哈(≒康德)的平均律特色:對位、和聲(早期:風琴/晚期:大鍵琴)
●1964-96古今之爭
1750
⑴包姆嘉敦→aestherics美學→kant美學
⑵溫克爾曼→藝術史→風格分析→具體的理由→沃夫林→潘諾夫斯基(現象學)
●傅柯:每個時代都有一種氛圍,可以交叉比對研究
前衛在1980末瓦解後,回到巴洛克的邏輯
前衛→對抗體制的邏輯(體制→17-18c的歷史、文化、研究建構出來的制度)
自由研究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洛可可時期的畫受山水畫影響,所以人都小小的。
●18c把修辭學發展成一個極致(不明說內衣,說是把喉嚨撐起來的衣服)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