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不管是窗內還是窗外

上禮拜我到中山堂看了《窗外》。窗外的片長雖然只有九十分鐘,感覺起來卻有三小時那麼長。不知道欸,我在窗外裡看到的是一份失落感,或許是因為我在高中時也有過喜歡老師的經驗,但是我並沒有和窗外一樣經歷過兩人相愛然後互向毀滅的過程,我想這之中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老師對我的喜歡是一種對學生或是說對一個女生的尊重,而不是兒女情長;再說,如果分析我所有的單戀經驗,我會很羞恥的發現,所有的總共三次被我愛上的人都是曾經我覺得我可以經由喜歡他尊敬他追隨他而得到他的特質的人,但是,直到有一天當我發覺我無法再學到任何事物時,我就會進入空窗期,然後繼續尋找下一個男人。換句話說,我就像噁心的水蛭一樣在不驚動當事人的狀況下吸附在他的身上讓他滲透到我的生活裡,就好像是某種課程一樣,這是一種為期四年的循環,四年之後,我多半可以從這種狀態脫身,然後在另一個可口的男人身上開始我的新戀情。我知道談戀愛並不是單方面的事,兩個人必須相愛必須妥協必須做很多努力才能繼續走下去,可是對我而言戀愛是神聖而絕對的,絕對不是包容和妥協而是帶有份量的撞擊,對我而言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衝擊,在這衝擊之中,我會想成為可以配得上我愛的男人的女人,然後我會依自己的方式去努力。窗外這部電影,事隔三十六年了,我卻還是覺得在台灣師生戀畢竟還是沒有可能的,這我不是在抱怨,畢竟我是一個聰明的女孩,我是在下了永遠無法得到老師也沒關係的決心中展開我匍匐前進的舉世無雙的愛情。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關於自序

老師,

關於出版商的問題我倒是沒想過耶!
倒是關於自序的部分我只能說那是

「我在自言自語,偶爾假裝這是一個有人觀看的網誌下對自身的存在做了反芻和剖析,很多時候,夾雜了自戀的想法,但是大致上我只是在不停的思考『為什麼我會對這個東西有感覺?』,然後想辦法把這種感覺以文字記錄下來,接著的重點是『我必須對我寫的文字有感覺,否則不能發佈』(←這蠻難的)。大致上是這樣自問自答下(因為通常也不會有人參與討論)對自己所做的一些反省和見解的剖析,有點像是在解剖自己一樣,我根本不怕別人看到我的欲望、我的懦弱和堅強,因為大致上我認為網誌只能算是公開的日記,就算我把剖析的自己切割得很細很碎很完整,別人也無從知道我的為人和個性。相反的,寫得越真實的文字越讓人無從相信,因為不知道要從哪個點切入,不知道該如何切入的後果是到頭來只會偶爾『有一點感覺』,但他們普遍也只會覺得『那是庭嫻的感覺,和他們無關』,這是我的看法。基本上我對網誌的傳播是蠻悲觀的,因為即使我這麼努力把自己分割成細小的碎片放在一個人人可以點閱的地方,別人也只是瀏覽過而已,然後偶爾有了一點感覺。」

這就是我的自序,至於24本,其實沒這麼堅持,只是24是我很喜歡的數字之一,我想,印了也沒甚麼人會要所以不要印太多。

庭嫻

我們的血融成一體完全分不清

剛剛在寫信,突然覺得小腿有點癢,就伸手抓了一下。結果在那一瞬間我揉死了一隻已經把管子插入我皮膚吸取新鮮血液的母蚊,那隻母紋身體很輕,卻已經吸了飽滿的血,我的食指、中指和小腿都沾滿了她和我的或許還有其他人的,血跡。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我換個方式來說好了:我父親的那個告白,讓我在一瞬間蒼老了。」

「他告訴我,我去看他的前一天,他偷偷地自慰了,在那次的過程中,他腦中的性幻想還是跟當年打手槍時一模一樣。說完,他沉默了一會兒,又補了一句:『其實,我每次自慰的性幻想對象都是同一個女人,穿著性感的薄紗內衣......』妳發現了沒,一個人一輩子會有幾次自慰?幾千次?幾萬次?還是幾百萬次?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每一次都以為自己性幻想的對象是最特別的,也是不一樣的,事實上,他始終都在重複著最初的執著。我不知道這件事究竟意味著什麼,但是我知道,我的人生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對自己也因此多了包容,包括我的矛盾,以及我的欲望。」

令人討厭的女人

今天騎著白色的小折在看似永無止盡的小山坡上我突然間想到了那個令人討厭的女人。反正我就是不喜歡那個女人,單單憑我的記憶來說,那個女人長得不錯、經濟闊綽、喜歡旅行(她曾經在泰國看著當地的孩子撫摸皮膚潰爛瘦得只剩下皮的溫馴野狗),除此之外,和她做愛簡直是天衣無縫,好得沒話說,手指就像吸管一樣軟呼呼的。

在回想的過程中,我想起來這是出現在《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的角色,雖然這本書我記得在看完之後會有很強烈的不置可否的感覺,原因是白石一文在接近崩潰邊緣的剖析之中似乎遺忘了什麼,導致閱讀這本書就像第一次看到惡靈古堡不知道是第幾集裡某個對自己很有自信的角色在一次任務中全身被紅色的光束切割成細緻的格子塊狀、理所當然的瓦解般的不舒服......

反正我就是覺得她很噁心,枝里子簡直就是奇妙的雜誌綜合體般的女人,幾乎符合所有雜誌要求女人做到的極致型女人,但是或許我曾經或是現在也是在努力成為"不完全的枝里子的枝里子",我到底在幹嘛呢?你們看得懂我在寫什麼嗎?我想你們短時間內是不會懂的。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未曾存在的末日明天

梅爾維爾
1944年5月10日,梅爾維爾突然覺得自己「應該」不會戰死
小丑的一天
尚‧考克多
貝多魯奇
巴黎初體驗
恐怖的孩子
巴哈、韋瓦第
布列松風格
沉默之海
匪幫電影
犯罪集團電影
1930年代的蒙馬特風格
梅爾維爾曾經說過他習慣於黑暗,白天也會把窗簾整個拉上,不讓一絲光線進入;他還喜歡隨時帶著墨鏡,即使是在夜晚讀書也不例外
賭徒鮑伯/十一羅漢/瞞天過海/賭國驚爆/一個好賊
高達
敘事也朝向類型化
要政治化地拍電影
楚浮
神父李昂莫罕
布列松
利索冷冽的穿透力
《線人》
無間道色彩
第二次呼吸
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攝影棚的導演
獨行殺手
習慣以寫實的姿態描寫超寫實的困境、穿透他們內裡的蒼白,去求取一股純然的堅定,去成就一份毫無節制、永無止境的純粹性(purity)
屬於過去的男人
庫特林:「不快的記憶啊,卻仍受歡迎;只因你是我那遙遠的青春。」
《紅圈》
「儘管人們一開始並不知道,終究有一天他們會相遇。就算他們的人生際遇各異,他們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時,他們終究會在紅圈中會合。」
警匪片是悲劇唯一的現代形式
與其相信法治與正義,不如相信更具實質性的同盟情誼
每部電影都消耗了我兩年的生命
北野武式的自我毀滅

沒有任何情景能比一對互相擁抱、在海水裡做愛的男女,更像一條被魚叉刺穿的大魚在魚網裡掙扎了



但是,並非除此,他帶著一些苦澀的感覺想到。的確,他沒有勇氣對她說,在夢裡,他所看到的並不是他自己和她,而是兩個陌生人,況且,他覺得自己是抱著羨慕、衝動責難的心情窺視他們的。相反地,真正的愛似乎應該沒有看到任何人,並且對自己說:「瞧啊,這就是明天我要跟她一起來的,一個十全十美的地方。」

任性地逃走吧

死亡賦格的形式和巴哈《賦格的藝術》有關
貝嶺
統體藝術
簾捲藝術

虛假意識
異化
意識形態

楚浮:具有作者地位的導演
資本主義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賴活
為愛朗讀
切割
好像生活在兩個世界一樣
解讀
預視人物的命運
貞德;娜娜
致敬、等同、預視
暗夜情挑
間諜
中年危機
愉快的笨
卡門
任性地逃走吧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纖維寶寶

剛剛我躺在候診檯上,醫生用指腹檢查我左右兩邊的乳房,然後再擠上像是稍微稀釋過的膠水的超音波液,用儀器很仔細的全部檢查了一遍。我看著黑白的螢幕,覺得胸部冰冰涼涼的、癢癢的,可以感受到儀器正輕巧的在我的胸部上滑行......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