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凶暴(註一)的呢喃


姚仲涵在嘗試日光燈時,發現它不受控制,所以對它有擬人的想像,並且覺得它很迷人;而我在被他的作品流竄座標1吸引後才發現這和我喜歡的角色西野 幸彥有許多相似之處。

以下是其中的一小段(抄寫自西野的戀愛與冒險/麥田出版註二P65-66)

滿懷自信的幸彥一言不發地觸碰到我肌膚的那一瞬,他真的是非常兇暴。儘管他正努力壓抑著呼吸,儘可能地放輕動作,從喉嚨裡發出溫柔的聲音,但這一切都無法掩飾他的兇暴。猛獸擄獲獵物的那個瞬間永遠都是兇暴的。巨獸抓住小獸時的動作,永遠都那麼優雅而俐落。而動作越是優雅俐落的野獸,本性則越兇猛。

而姚仲涵對此評論的回應如下:

很好 很好

從來沒有人用這種觀點切入

"幸彥"對於兇暴的描述

也許滿接近我所思考的視覺是如此的激烈,而聲音是如此的細小而美好

巨獸抓住小獸的描述

讓我聯想到了性

也滿接近我對於身體的想法~

滿好滿好

之後我看了兩場姚仲涵的LLSP(雷射日光燈聲音演出)註三,以下描述主要著重於6/11()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的演出。

黑暗並沒有吞噬充滿凝膠狀的眼球,室外的光子悄悄的從窗戶的邊緣外漏,溫柔的承接著室內的寂靜。姚仲涵輕輕的晃動他的身體,機械的開關無懼的散發微弱的光芒,並沒有抵抗,也沒有聲音。

然後細碎的沙沙聲打破了這個寂靜。姚仲涵事前以MAX MSP軟體寫了一個白色噪音註四的程式,表演時主要是靠電腦在操作;選擇聲音之後,接下來是選擇如何演奏,第一段的表演主要是以手控的方式改變時間的數值,製造出聲音漸漸被切碎的聲音。聲音漸漸被切碎聽起來就像是不斷被攔截的破掉海浪,被耳殼吸收了以後,身體呈現放鬆的狀態,安心的感覺盈滿整個身體的部位。黑暗中,透過機械開關的光芒,姚仲涵的身體像是啤酒泡泡一樣的搖晃,表演者及其設備在空間中的位置可能關係到上下換場以及喇吧與空間的關係註五,全黑的空間和置中、對稱、對齊的裝置擺設都是為了讓亂竄的聲音與聲響的不確定性更為明顯。

之後沙沙的聲響被越切越碎,為了平衡破碎的聲音造成聽覺上逐漸減弱的錯覺,姚仲涵慢慢的將音量提高,同時舞台後方斷斷續續亮起白色的、像小小的爆炸一樣的光,砰、砰、光的聲音持續了短暫的時間,像是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潤滑劑。

打開雷射註六的電源,一條筆直的、像是Matrix裡亂碼的那種綠色的光橫亙在觀者和表演者之間,現場的聲音像是不斷引爆的炸彈一樣巨大,強烈的撞擊耳膜,像是硬要塞到耳朵裡一樣,甚至閉上眼睛也可以感受到光的爆裂。之後的表演姚仲涵幾乎都在雷射光/雷射接收器之間移動,剛開始以雙手的指尖像是要測水溫似的試探,之後以手掌、左耳上方的頭骨對焦,輪流的在兩邊的雷射接收器之間以不同的速度來回抽送,抽送的同時影響到日光燈註七的開闔,既而間接操縱了整個裝置的聲音。

於是我被溶解在兇暴的呢喃裡,漸漸的沒有主體,承接了一切違反常態的刺激。

註一 國語活用詞典的註解一是強悍乖戾,二是凶暴淫虐,不過本文的意思混雜了引用自西野的戀愛與冒險中的意境。

註二 西野的戀愛與冒險,作者川上 弘美。這本書是以十個在不同時期和幸彥交往過的女人為第一人成寫的,分成十個短篇;關於兇暴的那篇叫做「晚安」。

註三 2010/5/5()北美館一樓大廳

2010/6/11()台北當代藝術中心二樓

註四 是一種功率譜密度為常數的隨機信號隨機過程。即,此信號在各個頻段上的功率是一樣的。由於白光是由各種頻率(顏色)的單色光混合而成,因而此訊號的這種具有平坦功率譜的性質被稱作是「白色的」,此訊號也因此被稱作白雜訊。相對的,其他不具有這一性質的雜訊訊號被稱為有色雜訊

理想的白雜訊具有無限頻寬,因而其能量是無限大,這在現實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實際上,我們常常將有限頻寬的平整訊號視為白雜訊,以方便進行數學分析。

註五 場地大小比較關係到喇叭的功率問題,越大的空間需要越強大的喇叭;喇叭的擺設也是一門專業。

註六 是指窄幅頻率的光輻射線,透過受激輻射放大和必要的反饋共振,產生准直、單色相干的光束的過程及儀器。基本上,產生雷射需要「共振結構」(resonance structure)、「增益介質」(gain medium)及「激發來源」(pumping source)這三個要素。

註七 是個密閉的氣體放電管。管內主要氣體為氬(argon)(另包含氖neon或氪krypton)氣壓約大氣的0.3%。另外還包含幾滴水銀---形成微量的水銀蒸汽。水銀原子約佔所有氣體原子的千分之一比例。藉由管內導通的電流(電子被加速),形成氣體放電狀態, 而發出『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