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庖丁解牛

藝術vs.商品
art(taste)& commodity
馬克思
歷史唯物論.唯物史觀
工作←藝術創作
階級class
我們很容易用標準(教育程度/收入/聲望)來區分不同的人
階級化現象
有錢有閒
精神上的貧窮
如果連水、空氣、陽光都成為商品,藝術為什麼不是呢?
商品邏輯:
難道好的東西就一定要很高的商品價值嗎?
美國早期的牛仔都是黑人在當的
價值≠價格
通常內容意義很好的東西,價值就很低
看報!
人和動物不同的是因為人創作文化(為了活下去)
藝術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
藝術品必須屬於社會(必須在社會知道的前提下)
商品→(交換/放到市場上)→剩餘價值
材料價值+勞動過程=市場價值
1.5+2+△=5
△勞工勞力→剩餘價值=利潤(屬於資本家)
資本主義=創造商品的體制→商品拜物教
老子:人役物而非役於物
疏離異化:人好的特質和人區分開來,被具象化→人拜倒在圖像面前,認為自己是不完美的
泰勒主義
科學管理主義
人被生產過程控制之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被競爭破壞
異化疏離不僅發生在勞工,也發生在資本家身上,因為他們失去了人性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術→性和攻擊
班雅明;複製
願意遵守法律的意願
台灣的教育是生產線規格
社會化
媒體、教育亂源
德智體群美
迷信教育到可恥
社會流動
改變氣質;提升就業能力
程度
受精卵的胎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