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同時包含多種意義,這是結構本身使然,並不是讀者閱讀能力的不足。即:象徵並不等於形象,它就是意義多元性的本身。因為一個作品的「永恆」,並不是由於它把唯一的意義加諸於各種不同的人身上,而是因為它為唯一的人提供了不同的意義。人們總希望象徵只有想像的性質,其實象徵本身也具有批評的功能,而批評的對象就是語言本身。而當我們談論到文學作品中我們愛好或相信愛好的東西時,犧牲的經常就是作家本人,此即作者已死的概念。
2.解說藝術作品的靈光概念。
靈光即遙遠的獨一無二顯現,原作的此時此地形成所謂的作品真實性;即「真實」藝術作品的獨一性價值是建立於儀式之上。在機械複製時代,藝術作品被觸及的,就是它的「靈光」;藝術品本來有一種神聖性,複製使藝術功能不再奠基於儀禮,而是政治實踐。